考虑行为异构的应急物流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6 21:31:39
全文总字数:881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以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为代价,导致地震、火灾、飓风、冰雹、酸雨等自然灾害事故频发。而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多、频度高并且破坏程度严重。据统计,近50年以来,我国每年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按照成因和特点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其中地质灾害对于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尤其严重,四百多年来,仅仅是我国发生的几次大型地震就使得130多万人丧生。对于我国频频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从地质构造与地形方面来看,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如2008年标志性的“5.12”汶川大地震,致使6.9万人遇难、四川“6.28”特大泥石流、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等等灾害给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人口密集,地震、洪涝、旱灾、泥石流、冰雹、飓风等不可抗灾害频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
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来临之时,也是灾害应急处理机制经受考验之际,为了将灾害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更好的应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与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人类的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应对灾害的预警能力逐步提高并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自然灾害发生所具有的突发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对于灾害的预报时间与灾害爆发时间间隔相差极短,导致爆发性的应急物资需求难以实现时间与空间效应,人们对于灾害的应急能力无法趋于完美,普通物流过程在此情况之下难以发挥作用。而应急物流作为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物流活动,主要内容是确定应急物资配送中心的位置并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的将应急物资运至受灾点,高效的应急物流活动可以缩短受灾的持续时间,有效降低灾害影响的程度,挽救更多的生命与财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于对已有的应急物流决策问题相关文献的对比与梳理,本文以云南鲁甸地震为例,由于决策者对于风险所持的态度各有不同,本文从不确定型决策角度考虑决策者的异构行为,着重研究在灾后阶段,决策者在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中准则、等可能准则、后悔准则这五种不同的决策准则下对于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的决策,分情况讨论差异化决策方案对于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应急救援工作当中。
本文提纲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实行方案
论文选题充分考虑了当前背景下主题的研究价值意义,为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撰写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概括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与成果,采用图表与文字、模型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描述问题。结合自身摸索,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来完成研究: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阅读与分析。一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应急物流选址模型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将不确定型决策嵌入到应急物流设施选址问题中去,重点考虑行为异构对于应急物流设施选址决策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hakimi. sl.optimum locations of switching centers and the absolute centers and medians ofagraph[j].operations research,1964(12):450-459.
[2]c.h.aikens. facility location models for distribution planning[j]. european journal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5,22(3):263-279.
[3]love r,wesolowsky g. facilities location : models and methods[m].newyork:north-holland,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