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分析的移动医疗服务质量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29 15:20:34
1.1背景
1.1.1移动医疗定义及移动医疗服务作用
移动医疗(m-Health)是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由帝国理工学院的Istepanian Robert教授在2015年最先提出。目前国内外对其定义繁多,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M-health)将其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工具(例如PDA、移动电话、卫星通信医疗穿戴设备等)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包括远程患者检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无线访问电子病历和处方等。[1]该定义较为宽泛,涵盖了包括患者与电子设备间、患者与医生及医疗机构间、医生之间一切有关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技术或手段。也有国内学者认为,移动医疗作为远程医疗的一部分,以互联网为载体,移动设备为终端,通过对患者的电子病历(EHR)、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研究。[2]此定义相比前者而言不是很宽泛,只落脚于医患之间的医疗活动。还有学者将移动医疗分为了广义与狭义两类,认为广义的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狭义是指传感器、应用软件和医疗服务的结合,也就是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服务的结合。[3]
尽管定义不一,但是可以看出,移动医疗的最大特点是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医疗服务。
移动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能够在许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宏观层面上:(1)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例如在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里,由于通信基础设施覆盖面大,当地人更多地使用移动终端而非电脑进行交流。因此移动医疗服务在当地很普及,大多数市民利用移动终端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或快捷的购药服务。[4]这不仅大大地节省了医疗资源,而且能使医生最大范围地开展医疗服务,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共享。类似于阿联酋,我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城乡均有覆盖),且发展迅速。据工信部《2017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告》统计,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比上年增长76.4%;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9071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充足的通信设施资源为将来我国移动医疗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可以整合大数据,供学术研究;借助移动医疗,可以收集各类人群的健康、诊疗等信息。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宏观上得到某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诊疗的效果等,并针对问题可以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等。
(3)有利于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际减轻养老压力;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突破4.8亿,约占同时期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也逐年上升,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6]65岁以上的老人是慢性病多发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移动医疗服务可帮助医生对慢性病老人进行监测管理,节省精力与成本,从而减轻养老压力。
在微观层面上:(1)对患者而言,移动医疗服务有利于缩短患者就医时间,节省精力。患者通过在线预约、线上问诊、视频诊疗等服务,可在家中就医,不必每次前往医院。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笔者曾去宜昌市人民医院调查了解到,一些偏远山区的村民每次前往大医院就诊须花费半天时间,很不方便。移动医疗的出现拉近了空间的距离,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